大规模开发、远距离输送。甘肃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一个典型样本,区别于欧美分散、就地消纳的发展模式。甘肃新能源不仅在装机容量上令人瞩目,在技术突破和市场机制探索方面也走出一条前无古人的创新之路。
装机:省级电网排名第一
张建勇应该是甘肃风电行业资历最深的从业者,1997年6月,甘肃首座风电场刚投产时,他就在那里上班了。
18年过去了,甘肃第一批安装的4台风电机组依然运转良好。
与张建勇“梦开始”的时间差不多,1997年国内风电产业也刚刚起步,19座风电场装机14.6万千瓦,进口机组占大部分。
18年之后,张建勇已经成为一家风电场的厂长。他所在的甘肃洁源风电有限公司已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现在的250人,装机容量也相应从1200千瓦增长到108万千瓦,发展速度和规模无比惊人。
我国风能资源丰富,主要集中在西北、东北、东部沿海地区。甘肃风力资源理论储量为2.37亿千瓦,可开发容量在4000万千瓦以上,酒泉地区的瓜州县享有“世界风库”的别称。2007年,甘肃省委、省政府明确了建设河西走廊风电基地、再造西部“陆上三峡”的战略构想。
2009年8月8日,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破土动工,越来越多的人将“陆上三峡”与这块热土联系起来。
相比风电快速发展,光伏装机更是狂飙突进,2009年12月30日,由国家能源局实施特许权招标的国投敦煌光伏电站投产,装机容量为1万千瓦,就已经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光伏电站。
仅仅过了3年,省内最大的光伏电站头衔悄然易主———甘肃金泰光伏电站装机规模如今是全行业的翘楚。
受益于国家多项新能源扶持政策,也得益于甘肃河西地区广袤的碎石戈壁和充足的风光资源,一大批清洁能源项目和金泰一样,如雨后春笋般在河西走廊生根发芽。2014年底,甘肃风电装机达到1007万千瓦,在全国排名第二,光伏装机517万千瓦,全国排名第一。
如果按照省级电网并入的新能源装机统计,甘肃新能源装机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一。古老丝绸之路上的驼铃早已被尘埃淹没,这片风掠黄沙、紫外线泛滥的土地已成为各路资金追逐的热土。
|